高估值的背后是高預期。對未來預期過高是人的本性,然而期望越高,失望越大。高估值股票業績不達預期的比率遠高于低估值股票,一旦成長故事不能實現,估值和盈利預期的雙殺往往十分慘烈。
成長股經常處于新興產業中(例如太陽能、汽車電池、手機支付等),而這些產業常有不同技術路徑之爭。即使是業內專家,也很難事前預見最終哪一種標準會勝出。一旦落敗,之前的投入也許就全打了水漂。
即使是有利可圖的業務,快速擴張時在固定資產、人員、存貨、廣告等多方面需要大量現金投入,因此現金流往往為負。增長的越快,現金流的窟窿就越大,一旦資金鏈斷裂,就會引發成長性破產。
有些小企業的快速增長靠的是“傍大款”,比如,有的是為蘋果間接提供零部件,寄生式增長往往不具持續性,因為其命脈掌握在“大款”手中,自身缺乏核心競爭力和議價權。
價值股也有這個陷阱,但是成長股中這個問題更普遍。